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西安市委党校李娜: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 发布时间:2023-07-03
  • 来源:西安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体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动态发展的时代性特质,又呈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层层递进的实践特征,也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是“十四五”时期陕西和西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通过落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举措,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和渴求,进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西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将“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列为今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在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推进生态西安建设上持续发力,推动我市在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在水治理方面,2022年我市以落实最严格的水源保护制度,发挥河长制、湖长制作用,完成河道水毁修复工程,加强对突出问题进行整治,确保河湖安澜等为抓手,持续加大河湖水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力度,推动河湖水质不断提升。根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监测数据,2022年1月至12月,西安市6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水质优良率为100%,纳入国家考核的4个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牢记“国之大者”,率先在全省建立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四级网格管理体系,成功搭建并运行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初步实现了秦岭全区域可视、全过程可查、全方位可控的智慧管控模式。根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西安市气象局202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秦岭区域西安段植被指数明显增长,其中2020年达到近21年来的最高值,秦岭生态环境已由“浅绿”变为“深绿”。
  ——城市增绿成效显著。2022年,全市新增城市绿地705万平方米,建成开放城市公园8座,新建和改造提升绿地广场口袋公园154座,新建绿道381公里。特别是2021年建成的,以浐灞河、渭河、沣河和秦岭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以水质提升、河道治理、路网连通、城市增绿、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为重点,集骑行、步行、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三河一山”绿道,不仅勾勒出西安的生态骨架,展示了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风韵,还完美诠释了山水西安的秀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亲绿近绿的需求及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破题之年,站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过程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绘就美丽中国的西安画卷。
  首先,要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下功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一要以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政府要在加大对绿色科技研发的财政投入、构建科学完备的绿色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制定科学的绿色技术研发计划并规范保障绿色科技发展的市场和制度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同时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通绿色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助力。二要推动市民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教力度,并与“西安生态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周”等生态环境日相结合,搭建生态实践平台推动公众参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此外,要多措并举引导公众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办公、绿色居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其次,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构建良好的生态格局。一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一方面,要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及《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秦岭织就严密的保护网;另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数字秦岭”建设,不断探索智慧管护秦岭的新模式,提升秦岭智慧化保护水平,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二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严格执行黄河保护法和相关规划,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深化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守护好黄河母亲河。为此,要严格执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让保护黄河成为全社会共识;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本市人口及产业发展;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还黄河以水清河畅。
  再次,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一要加强低碳产业体系及能源体系建设。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推动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大对清洁煤、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二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做好文章。以降低城市的资源能源消耗、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为目标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在空间规划设计上,要引导城市功能分区合理,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并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在产业发展规划设计上,要积极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在交通规划设计上,要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大力提倡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积极倡导低能耗、低排放的出行方式。

[网络编辑:刘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