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从战略高度认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程同顺

  • 发布时间:2023-12-29
  • 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而现阶段,“三农”问题仍然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短板、难点和重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而能否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衡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标。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结合,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就要求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总要求,这些方面互相联系、互相支撑,不可偏废。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同时还要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又是农村产业中事关国家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因此,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这包括几个方面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其次,要守住耕地这个农业的命根子。要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此外,还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浙江从2003年启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通过多种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多形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了农村生态美与农民富的统一。“千万工程”经验对全国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都有示范作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从当地的实际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重点是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核心是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尤其要善于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重要阶段,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正处在向城镇居民身份转换的过渡时期。越是这个时期,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就越是要保障和提高,乡村治理面临的任务和责任就越重大。适应乡村人口变化的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网络编辑:毛龙]